最近我在读沙恩·帕里什的《思考的框架》这本书,觉得很有意思,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里介绍了9种思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在说这些模型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思维吧。

思维的定义

什么是思维呢?它是针对那些并不存在于即时环境中的事物所创造出的心理表征。简单说,我们用脑子想象一些不在眼前的东西。比如,你看见一堵绿色的墙,这不是思维,但是,想象那堵墙如果被漆成蓝色会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思维。同样的,你知道某只股票的股价下跌了,这也不是思维,但你猜想一下股价为什么下跌,然后决定要不要卖掉它,这就是思维。

英国认知心理学家巴特利特说过,思维就是一种“填补空白”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感觉系统接收到外界的信息,然后在脑子里构建一个画面,但是这个画面可能不完整或者不准确,所以我们要用思维来补充和推断画面里缺少的部分,比如原因、结果、可能性等等。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思维来解释世界,但是我们的视角很有限,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你们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就是有几个盲人去摸一只叫“大象”的动物,他们都没见过这种动物长什么样子,所以只能用手去摸。结果一个人摸到了象鼻子,说:“哇,这种动物好像一条粗粗的蛇啊。”另一个人摸到了耳朵,说:“不对啊,这种动物像一把大扇子啊。”第三个人摸到了象腿,说:“你们都错了,这种动物就是一根树干啊。”第四个人摸到了身体说:“你们怎么都这么瞎说呢?明明这种动物就是一堵墙啊。”第五个人摸到了尾巴说:“我觉得这种动物像一根绳子啊。”第六个人摸到了象牙说:“我告诉你们吧,这种动物又硬又滑,像一把矛啊。”

思维的目的

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更好的决策。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探索可能性、提出解决方案。

思维的类型

根据思维过程的自动性,我们可以将思维分为两种类型:自动的控制性的

自动思维就是我们不用费力地就能想出来的东西,单纯地联结,比如一个词联想到另一个词或者一个回忆。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用自动思维。当我们要做判断或者选择的时候,也常常会用自动思维。自动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处理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

与自动思维相对的就是控制性思维,它是指我们要有意识地假设一些东西或者经历一些东西,并且用这些假设来看待我们的经历。所以控制性思维就是“如果……那么……”的思维。形式运算就是控制性思维的一种。控制性思维还包括想象、创造和情景模拟。

思维的框架

认知科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法。心理计算模型,它认为我们可以把大脑的活动描述成是对符号进行操作。 符号是指可以代表事物或概念的抽象实体。符号可以是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这可能也是思维的本质。)

很显然,之所以会提出心理计算模型,是因为人们将用于计算的大脑和用于计算的机器进行了类比,但是,我们必须记住,这仅仅只是一个类比而已。大脑和计算机这两种装置具有相似的功能,两者都能非常灵活地将输入的信息和输出的信息(或行动)联系起来,但是两者的内部结构却有很多不同(最显而易见的是,电子电路和生物神经元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

计算模型的核心概念是对符号化信息的操作。 符号的操纵,指对符号进行加工、运算的过程。符号的操纵可以是简单的,比如加减乘除;也可以是复杂的,比如推理、判断、决策等。或许,心算过程是一种最经典的认知过程。我们在心里用数字来表示一些数量,然后用加减乘除等规则来操作这些数字,得到结果。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不同的思维模型呢?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试图通过自己有限的视角解释一切。 如果我们想要消除盲点,就要用不同的视角或者思维模型来看问题。

什么是思考的框架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分析、评估和创造信息的工具。 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问题,更有效地寻找解决方案,更有信心地表达观点,更灵活地适应变化。

思考的框架有很多种,例如:

  • 地图不等于疆域本身: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往往是基于有限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存在偏差。因此,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深入挖掘,避免被表面信息所误导。
  • 能力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范围,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出决策,能力圈之外的事情就不要轻易尝试。
  • 第一性原理: 我们要从根本上理解问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现象。
  • 思想实验: 我们要通过假设和推理来探索问题的可能性。
  • 二阶思维: 我们要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从不同的角度更高的维度看问题。
  • 概率思维: 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风险和收益。
  • 逆向思维: 要从结果倒推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本。
  • 奥卡姆剃刀定律: 我们要要尽量简化问题,不要添加不必要的假设。
  • 汉隆剃刀定律: 我们要考虑最不可能发生的情况,要从最坏的情况出发,进行预案。

总结

一旦你开始汲取知识,了解别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像了解其他盲人对大象的看法一样,你成功的次数就会与日俱增,因为你的决策逐渐与世界的真实情况保持一致。

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