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格致随想(第20期)货币从哪里来?
3月17日(本周五),央行发布决定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一周前美国硅谷银行,因为流动性短缺,短短的两天就宣布破产清算。货币去往何方?
那么此次央行的降准,也是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保持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央行降低准备金率,市场就有了货币的供应。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货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了解点经济历史知道,最早的货币是贝壳、货物等商品货币,也就是说任何被广泛接受作为支付工具的物品,尤其是被政府作为缴付税项的物品,都可以是货币。
那么现代经济社会,新的货币主要是在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包括透支)或购买现有资产扩大或创造信贷时产生的,在创造信贷的同时,银行也在我们的银行账户中创造了全新的存款,而这些存款实际上就是货币。
其实目前货币主要有三种形式存在: 1. 现金——纸币与硬币; 2. 中央银行准备金——商业银行在央行持有的准备金;3. 商业银行的货币——主要指商业银行以贷款、透支或购买资产的形式创造信贷时产生的银行存款。
倘若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那么商业银行就有更多充分的资金可以用于信贷,进而创造更多的货币。
在一个信息不完备的世界里,信贷由银行配给,决定银行放贷多少的主要因素不是利率,而是银行对借款人偿还贷款的信心,以及对其他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和偿付能力的信心。
所以可以说货币是基于借贷关系创造的,而非依赖或来源于基础商品的内在价值。
经济史的证据表明,一个简单的信贷指导机制,加上对银行体系的充分激励(胡萝卜加大棒),可以带来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而且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最重要的是,不会引发银行业危机。
同样,这表明通过严格限制或完全禁止银行信贷投向不会贡献GDP的交易,未来就可以避免资产泡沫和银行业危机。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措施不会阻止投机;但是,它不会允许投机者使用货币创造的公共特权来支持他们的投机性交易,这可能足以避免银行业危机。
货币影响力的决定因素包括:它是什么(账户单位)、由谁发行、发行多少、给谁发行以及发行目的。
“任何人都能创造货币,但问题在于它是否被接受”。
人们接受和持有货币并不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商品的内在价值,而是因为它对未来可交换性的保证;“持有人不依赖占有本身,而是预期未来可将其用于支付的占有”。
未来货币的可交换性由政府在三个关键方面予以保证:1.通过接受其用于缴税;2.通过纳税人支持的银行存款保险;3.由纳税人提供资金的隐性担保,即银行一旦陷入困境将得到政府救助。
因此,我们可以说所有的货币都是信用,但并非所有的信用都是货币。熊彼特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货币的信用理论,而不是信用的货币理论。“
更准确地说,货币是“一种拥有抽象价值的社会关系,其中的抽象价值由最权威的记账单位定义”。货币具有四项关健功能:价值储藏、交易媒介、记账单位、最终的支付或结算方式。
货币并不是随着市场自然运作“出现”或者“产生”的,实际上它是作为国家、公民以及银行之间的信用和债务关系被发行并流通的。
总的来说,货币体系的一个核心悖论,即本质上是由国家决定货币是什么,并为其价值背书,但货币的创造者却主要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决定谁获得信贷时,大致决定了信贷在经济体系中的使用方式;无论是在消费、购买现有资产还是生产性投资方面,银行的决策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宏观经济作用。
到这里,你应该知道货币从哪里来?
202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