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1.ABZ理论

“ABZ理论”,来源于LinkedIn和Paypal的联合创始人ReidHoffman,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刻,你都要有“三个计划”,即ABZ计划。

A计划,是一个当下你觉得值得你去持续长期投入,并获得部分产出和安全感的计划,好比你目前在从事的工作,或是基于此对未来的规划。是你的主业,这份工作你相对还满意,获得一定安全感,也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持续投入。是维持生活的保障。

B计划,是A计划的后备计划,指除了A计划之外的,你愿意长期投入精力的一项属于自己的“小事业”,或者说是“副业”。比如业余时间你给自己技能培训,兴趣爱好或梦想。这些在现在看起来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以后遇到合适机会,它可以升级为A计划,从而完成你职业生涯的一次大的转变。

Z计划,指的是一个保底的计划,是一种最稳妥的保障,也是退路,是资产性计划和非劳动收入。假设有一天你的AB计划全部落空失败,你的Z计划,可以保证你在未来某一段时间内,可以继续保持现有的生活品质,能给你一次从头再来的机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有一定金额的储蓄存款。其意义就是用来应对你的生涯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

随想: 俗话说狡兔有三窟,人要有三思,思危、思退、思变,我们要通过ABZ三条计划曲线,去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均衡资源精力划分在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战略任务的投入。无论是职业规划,学习计划,家庭理财,都要全面地考虑,不能顾此失彼,有失偏颇,否则就有危机风险。如果只重视短期的事情,容易变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短视短见。我们要低头走路,还要抬头望远。

2.四大知识类别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知识分为以下四大类别:

  • 事实性知识 ○ 指分离的、孤立的、「信息片段」形式的知识。
  • 概念性知识 ○ 指以结构化的形式组织起来的知识。
  • 程序性知识 ○ 指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通常以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步骤的形式出现。
  • 元认知知识 ○指一个人底层的能力表现,如思维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

随想: 上周我们提到认知突围,以及下面所说的知识沟,都是反映知识的形式及力量。我们了解知识类别的目的,是通过深层次认知知识本来形式面目,更好的快速掌握全面的知识,以及事物的规律,降低自己的知识沟,从而作为一个更明智的人,提升能力层级。格局和远见的差异底层逻辑都根源于此。

3.“知识沟”理论假设

“知识沟”理论假设认为:大众知识的传播带来的是知识沟的扩大而非缩小。包含有四个基本观点:

  • 第一,随着大众传播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增多,社会经济条件好的人比差的人将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
  • 第二,一段时间内媒介大量宣传某话题,文化程度高的人比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吸取该话题的相关知识。
  • 第三,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较之于大众传播媒介未进行大量的宣传的话题,大众媒介进行了大量宣传的话题上,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与教育程度之间有着更高的相关性。
  • 第四,在人人感兴趣的领域,比如政治、公共事务、科技等领域,知识沟特别容易出现;而在某些基于兴趣的特定领域,比如园艺、体育运动、游戏等领域,知识沟出现的可能就较小。

随想: 人人生而不同,这个不同就是指我们所接触掌控的知识信息的差异性,存在知识沟,信息沟,信息的不对等。例如炒股群里,经常有人利用特殊内幕渠道信息,提前购买低价股票,然后等信息公布出来后,股价升值大涨后抛售,赚取信息差的价值利润。这就是知识沟的力量。知识沟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与扩大化。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掌握和我一样的信息,你会做出和我一样的决定”。有什么解决办法消除知识沟呢?只有读书、读书、读书,教育平等。典型样例:中古时代的士族门阀的兴起与破落,兴于私学,败于科举。

九思堂/格致录/一周格致随想